从宝宝出生到能坐着玩之前,多让宝宝趴趴,不但可以让男宝身材提拔,让女宝气质超然,让宝宝眼睛明亮、身体灵活、强壮肌肉,还能让宝宝有好胃口、睡得香、每天生活充实!一个简单的“趴”,竟然有这么多好处! 01 多方权威机构都建议宝宝要多趴 包括美国儿科学会(AAP)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(NIH)儿童健康与人类发育研究所(NICHD)在内的权威机构,都这样认为:小婴儿睡觉时应该躺着,但醒着时则要多趴。 每天都要让宝宝趴一段时间的5大理由 1、趴着有助于锻炼宝宝的颈部、背部和躯干的肌肉。宝宝以后不管是坐、爬还是走,都需要有强壮的肌肉群。 2、让宝宝趴着有助于防止他把头睡扁。躺太多时间的宝宝(不管是在床上还是在椅子上),可能会把头躺扁。这在医学上叫做“扁头畸形”。 3、花时间趴着的宝宝可以用一个不同的视角观察周围环境,即便他还不会爬,但已经能通过转头、朝不同角度转动身体来探索世界了。这最终有可能对他的认知发育有帮助。 4、随着宝宝慢慢知道用眼睛追踪动作和聚焦物体,趴着也会帮助他的视力发育。 5、花时间趴着的宝宝不容易斜颈。斜颈是指颈部肌肉发紧,导致头朝一边倾斜。 另外,如果你的宝宝有胀气、厌奶、睡不实的情况,多趴趴也是非常好的选择。趴的动作会让宝宝更容易放屁排气,缓解胀气带来的不适。宝宝每天缺乏运动、消耗的卡路里少,需要的补充也就少,自然对吃奶兴趣缺缺,到了该睡觉的时候,也会不够困倦,睡了也容易醒。而宝宝每天如果只是手脚乱动、做做被动操,这些消耗实际上是不够的,必须得安排宝宝每天都能身体主动动起来,精力主动集中和投入,宝宝才会自然而然地更想吃、更好睡。而趴是特别适合小婴儿的运动方式之一。 那么具体怎么带宝宝趴呢? 02 月子就开始趴,大动作发育快人一步 AAP等权威机构建议,从宝宝出院回家就可以让宝宝开始练习趴趴了。事实上,我们觉得宝宝刚刚出生,就可以趴在妈妈胸腹部位做肌肤接触,这其实就是一种练习趴的形式。但是,医院的环境不够宽敞,并不是一个很适合宝宝趴的场所。 刚出生的宝宝,在家人或医护人员的辅助下,确保口鼻不被堵住,就能趴在妈妈身上进行寻乳和第一口奶。亲肤接触妈妈温暖柔软的肌肤,能缓解宝宝对这个新世界的紧张害怕,让宝宝更快地放松平静下来。如果是剖腹产,将宝宝的身体旋转到横位,避开妈妈伤口即可。 宝宝回到家,家人该怎么带月子宝宝趴趴呢!小编古风亭记录了老二豆豆月子里趴的经历: 我发现豆豆有时醒来了却并没有要吃奶的意思,于是就想,带他玩点什么呢? 抱着房间里逛逛后,就托稳豆豆的脑袋,慢慢把他放到床上翻身过来趴着了。他大大重重的脑袋睡在床上,眼睛努力睁大想要看清楚眼前的我,双手攥紧放在胸前,两腿自然的蜷曲着,接着他放了一个屁。我们一边守着他,避免口鼻被堵住,一边鼓励他,轻轻抚摸他的后背。大概一两分钟后,也许是有点不适应,他不太乐意了,于是我就把他慢慢再翻回来。这次趴趴后,每次他醒来情绪好的时候,我都会让他趴一会,并帮他转头看另一边。 月子里的豆豆会本能的蹬腿,于是我就用手抵住他的脚底,他真的就像毛毛虫一样往前蠕动了。那样子太可爱了! 只要宝宝是不吵不闹情绪好的清醒状态,比如刚醒来时、换尿布之后,也不是刚吃完奶,就可以趴3-5分钟,每天可以趴上2-3次,同时家长可以轻轻抚摸宝宝后背,帮助宝宝感知后背发力。刚开始趴可能每次只有一两分钟,在慢慢体验了新视角后,宝宝就会越来越适应,趴的时间就可以越来越长了。 也许是发现这个视角非常不一样,不再是白色的天花板了,没几次他就接受了这项新活动,慢慢也能自己晃悠悠地转头看另一边了。再后来,等他头能抬一会儿后,我就在他胳肢窝下垫小枕头,这下他头抬得更稳、看得更高,也趴得更久了。 于是我经常让他趴在家里视野开阔的位置,他有时啃啃手、把玩手里的摇铃,有时听我唱歌说话、看姐姐跑跳、看家人走来走去地忙碌。有时我还把他放在窗台上,他就安安静静地看着外面的高楼、船舶、车流。这样边趴边好奇地东张西望,趴的时间明显更长了。 宝宝多趴趴,就可以不用总无聊地看天花板,就可以自由地想看哪就看哪。他能看到从未见过的人、事、物——原来世界是这样的啊!宝宝是我们的家庭成员之一,通过观察其他家人及其活动,不知不觉地,宝宝迈出了融入我们生活的第一步。相信大多宝宝都会很快喜爱上这个新游戏。 豆豆满月时,头可以自己晃悠着竖起来了,不过我还是不太放心,要用手保护着。等到豆豆头抬得更稳一些后,我就给他拿掉了哺乳枕,直接放在地垫上、沙发上趴着了。等到这一些都熟练后,豆豆趴的时候也变得更活泼好动了,于是2个多月时一不小心就翻了个身,5个月时小腿一蹬就爬起来了。虽说大动作发育存在个体差异,不能单一地用早晚决定好坏,但豆豆的翻身、爬行也确实都非常顺利。 ” 趴、翻身、坐、爬等宝宝的大动作发育是一步一步往前递进的,这个过程会调动越来越多的肌肉协作,所以趴好了就能让接下来的大动作发育顺理成章。趴首先就锻炼了宝宝的抬头和转头。趴让宝宝的胳膊和后背变得有力,这就能支撑后续宝宝身体翻身。宝宝后背得到了锻炼,就能更好地控制躯干,让自己能稳稳地坐住。等到宝宝四肢躯干都有力了,爬行也会变得水到渠成。所以尽早趴、趴得多的宝宝,确实会比不怎么趴的宝宝在大动作发育方面更有优势。 宝宝从一开始只能抬头去看,到可以伸手去够,再到自己能爬或者走着去拿自己想要的东西,大动作发育就这样一步步完成了。 这么小就趴,会不会累着?趴一会就放下行吗?行啊,但是还是可以逐渐加长时间的。很多妈妈表示,看着宝宝在那里吭哧吭哧地趴着,很努力的样子,有点担心累着孩子。其实孩子这么小还都很单纯直接的,累了不会勉强自己坚持锻炼,会把脑袋往床上一放就休息了。五体投地休息还嫌累,就会哼一两声来表达的。这时候大人及时把宝宝翻过来躺会儿休息一下,宝宝基本就是“秒恢复”。只要把握好度就行。 不要怕累就等大点再趴,也不要趴两分钟宝宝都还没闹呢,大人就怕他累着不让趴了。毕竟,还是运动好处多,而且大人也不用总是费劲地抱着了,两全其美啦! 有的妈妈说, 我们家已经没有从月子里开始趴了, 是不是晚了,来不及了? 没关系, 今天开始也很好。 03 2、3个月才开始趴,宝宝反倒不爱趴 如果一开始没意识到要让宝宝多趴,宝宝大一些后才开始趴,往往容易遇见一趴就哭的问题。 2、3个月的宝宝之前没怎么趴过,他已经习惯了躺着的姿势,现在开始趴,宝宝会很不习惯。另外,宝宝容易因为肩颈部的肌肉没怎么锻炼过,从而趴得费劲。而且宝宝大了,脑袋的重量增加,也会让宝宝更辛苦一些。这就是很多较晚才开始趴的宝宝一趴就会不乐意的原因。 所以带宝宝趴要趁早,如果比较晚才开始,可以像月子宝宝刚开始趴一样,每次少趴一会(从一两分钟开始),每天多趴几次。锻炼时,如果宝宝真的累了,大不了就直接趴下休息了,反正他是不会“坚持不趴下,让自己趴很久”的。 宝宝一趴就哭,有什么办法呢? 带大一些的宝宝趴趴确实更需要技巧和诀窍,下面具体说说,引导宝宝爱趴、趴得久一些的小诀窍,小宝宝也适用。 04 怎么让宝宝爱趴、趴的时间长一些? 勾引宝宝多趴一会儿的“三大原则” 让他趴着做有趣的事情 趴累了先给他按摩几下后背 一次趴不久,多趴几组也很好 趴着玩,才能趴得久。如果宝宝的感觉是“除了累,趴着一点也不好玩”,他自然不喜欢趴了。可如果能让他感觉“趴着玩也挺好的”,是不是就更容易接受趴了? 虽然在我们大人看来,趴是一项有意义的锻炼,但我们必须要换位思考地是,对宝宝而言,这只是换了一个姿势玩罢了。所以我们要做的是:想办法让宝宝趴着玩好。 刚开始趴,宝宝更喜欢跟爸妈亲近的姿势 像刚出生时的肌肤接触一样,直接趴在爸爸妈妈身上,跟爸爸妈妈进行眼神交流、语言交流,累了就趴下放松休息,这几乎是动物界所有幼崽们都喜欢的姿势! 下面这个宝宝趴在爸爸的胸口上,很像我们常说的“半躺式”喂奶姿势。大人用手帮助宝宝撑住上半身,既能保护宝宝,又能让宝宝省力一些。如果是抬不动头的小月龄宝宝,几乎是整个趴在大人身上的,大人扶好宝宝的臀部,以便保护好宝宝。这时可以让大人后靠在厚垫子上,略微抬高大人的身体角度,抬不起头的宝宝就能有点支撑练习抬头了。 这样爸爸既可以暂时休息下,又能让宝宝跟爸爸“平等地”聊聊,宝宝累了就趴下,听听爸爸的心跳,是非常有爱的亲子互动。 除了趴在大人的胸口上,也可以趴在大人的双腿上。轻轻把宝宝腹部朝下,放在大人的双腿上,支撑宝宝胸口的那条腿也可以略高一些,能让宝宝省力点。妈妈可以边跟宝宝说话,边抚摸轻拍宝宝后背。 …
月嫂说:3个月头抬不稳,5个月不会翻身,很可能是月子里没做这件事! Read More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