会计有缘,伴我成长

会计资格考试,是会计人员取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必由之路,是我们持续强化业务能力的重要途径。君子务本,本立而道生。我相信,经历过完整职称晋升考试的同行,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独特的经历和体会。我把自己的故事分享出来,就是希望后来入行的年轻人,能够充分认识到会计职称考试的重要性,统筹兼顾好工作、学习和家庭,合理安排好各级别会计职称考试的复习准备,把未来的职业发展机会紧紧地攥在自己的手里。

命中注定有缘,会计伴我成长

 对我而言,与会计结缘,学习会计专业、从事会计职业,完全肇始于一个意想不到的偶发因素。当年填报高考志愿时,我偏爱于财经类专业,但录取就读学校的4个财经类专业中,我唯独没填报她的王牌专业——会计学。当时,我对会计的认知还是那个眼镜架在鼻梁上,站立在柜台后面,成天拨弄着算盘的账房先生形象。不曾想,接到录取通知书偏偏是我没有填报的会计专业将我录取了。一时间,我感情上特别难以接受,在家哭闹多日,固执地嚷着要去复读重考,坚决不读这个自己讨嫌的会计专业。

我参加高考的1990年,大学录取率比较低,不像现在大学扩招后高考难度降低了很多。我能考上大学,已是多少人艳羡的对象。在父母和亲戚同学的极力劝说之下,我不情不愿地接受了这个现实。直到后来大学毕业留校任教,我才搞清楚当年是如何被“阴差阳错”地录取到会计专业的。那时,母校的会计系发展势头最好,会计系主任也特别强势。学校招生时,他要按照自己的条件亲自挑选学生,考生所填第一、第二志愿什么的,他是一概不管的,只挑投档分数相对高的学生。我留校成为他的同事后,一次偶然的机会,系主任当面很自豪地“吹嘘”,我是他那年从别的专业抢来的学生,弄得我啼笑皆非、欲哭无泪。

尽管所学专业不是自己的选择,但我依然单纯地本着“既来之则安之”的心态,坚持学一行干一行爱一行,从起初对会计的误解、嫌弃,到因为在专业学习中逐渐建立了浓厚的兴趣而接受它,以至后来在实际工作中因不断增进了认知而热爱它。会计专业学习与工作实践,贯穿了我整个青葱岁月,融入了我个人的血脉之中,成为我人生不可或缺的生命内核。

“不积跬步,无以至千里”。留校任教不久之后,服从学校工作需要,我从会计教学岗位转到财务管理岗位。自此,会计职称考试一直伴随着我的职业生涯,督促我在学习考试中提升与成长。从初级、中级到高级,以至正高级,每一次的备考、考试和评审过程中,都留下了不少难忘的瞬间和美好的记忆。现在细细回想开来,有时竟然回味无穷,有时不禁哑然失笑,有时不免感慨良多。

备考中级职称,打开职业天窗

记得1997年备考会计中级职称时,我报名参加了职称考试辅导班。给我们讲解辅导的教员,是我大学时代的授课教师魏老师。魏老师是安徽桐城人,说话语速很快,方言口音较重,很多学员抱怨他的辅导课听不懂,笔记记不下来。课间休息时,他们经常向我借笔记誊抄,忙碌之余还不忘抱怨魏老师的课听不懂。每当此时,我都要强烈地为魏老师申辩,他上课逻辑严密,思维清晰,将会计课上得深入浅出,通俗易懂,是个难得的好老师。

想来在上大学时,我应该是没有很认真听魏老师的专业课,好像只是在上职称考试辅导课时,才在魏老师的讲解启发下,犹如忽然顿悟一般,比较全面真切地把握了会计课程的真谛。魏老师的讲解,仿佛替我打开了通向会计殿堂的天窗,引导我排解开对会计专业尚存的诸多疑难,将我一下子推进一个透亮的专业世界里。这也是我参加会计职称考试,全面提升专业知识水平和综合业务素养的一个有力例证。

还清楚记得备考会计中级职称时的一个有趣的故事。那时,职称考试辅导班上课的人很多,为了能够保证听课效果,我每次都是争取坐在第一排的中间位置。每天下班后顾不上吃晚饭,就直接骑车去培训教室占座。魏老师的爱人当时也在我参加的职称考试辅导班听课。第一次上课时,等她和魏老师上课前到教室,整个培训教室早已是座无虚席。自此,我就多了个任务,帮师母也占个座位。当年会计中级职称考试师母没能通过,事后她跟我抱怨,说魏老师讲解辅导得不好,考试什么内容也没考到,我听后实在是忍俊不禁。魏老师一再强调的重点内容,有不少都与考试试题对应上了,因为能够按他的辅导要求充分准备,我在考试时别提有多爽,提笔作答犹如行云流水,几乎一气呵成,那种感觉真是犹有天助,特别舒坦。魏老师估计在家被夫人数落得够呛,还拉我去给他作证撑腰,是不是他强调的考试重点都考到了,我只能如实相告,魏夫人这才悻悻作罢。

参考高级职称,充分挖掘潜能

“少年辛苦终身事,莫向光阴惰寸功”。2004年,备考高级会计师职称考试时,可能算是我人生中最忙乱的阶段,也是最拼命的一段时间。当时,我是部门里最年轻的财务人员,会计电算化刚投入使用不久,不少老同志对电脑的使用还不太熟练,更不要说其他的文字处理和电子表格的使用,这些任务就都当仁不让地落到了我的身上。我既要处理好自己的工作业务,还要不停地被呼来唤去处理各种电脑问题,上班成天就犹如打仗一般。那一年,我的孩子尚幼,总是黏着妈妈,我不得不花更多的业余时间来陪伴她;同时,我还在就读安徽财经大学的在职研究生,正在准备参加英语和专业课的全国统考,硕士学位毕业论文的准备工作也到了吃劲的关键时候。这一年的高级会计师职称考试,与繁重的工作、忙碌的育儿、紧张的读研交织在一起,四条线齐头并进,让我把自己的潜能发挥到了极致。好在我终于能够凭借着年轻不服输的劲头拼了下来。现在每每回想起那一年的非常规忙碌,以及一段时间的废寝忘食、秉烛夜读,依然不胜唏嘘,甚而都有些后怕。

当年的高级会计师职称考试,在我觉得准备不是很充分的情况下依然如约而至了。完成考试,自己心中甚是忐忑。记得当时很多人围在现任省财政厅教科文处吴处长(她当时在会计处负责职称考试工作)的身边,你一句他一言地讨论着考试的内容,我只是很心虚地躲在外围倾听着,不时加重了我心中的不安。

事后,委托在省财政厅工作的同学帮我打听考试成绩,估计是同学夸大了我的学习能力,影响了吴处长对我的印象。她说,你同学是不是那个个子高高的,长头发,戴着眼镜的女同志,她哪用查分数啊,她如果没过,还有几个人能通过。那次考试最终我是勉强通过了,那时不公布成绩,只有合格证。吴处长说的那个女同志,外形条件和我是挺像,但我清楚,她说的人一定不是我。事后和同学每聊起此事,依然觉得很有意思。

参评正高职称,补齐科研短板

“功崇惟志,业广惟勤”。2012年下半年,得知安徽省即将开展正高级会计师职称评审工作,我的心中立即泛起涟漪。原先一直以为自己的职称已经到了天花板,骤然之间,又有新的机遇能够把职业生涯的天花板打开,新的职业进步阶梯豁然到来。欣喜和激动之余,我就开始犯了愁。正高级会计师评审所要求的各方面业绩条件,我自认为个人都已经达到,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欠缺评审要求的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的论文。

我是个说干就干的人。已经很久没有使用过的知网、万方、超星,立马查起来,看文献、搜集资料、整理数据,满脑子都是数据、资料、期刊论文。松懈已久的大脑,突然在短时间内遭遇这么大量信息的冲击,迅速变得亢奋起来。我原本就喜欢熬夜,进入论文撰写阶段慢慢开始出现了失眠状态,晚上有时因为思考问题、构思文章搞得辗转反侧而不能入眠。随着省级期刊论文的陆续发表,终于在2013年9月的某一天,等来了在国家级核心学术期刊《经济研究参考》发表《新建本科院校财务核心能力研究》论文的重要时刻。至此,参加正高级会计师评审的各方面基本条件终于全面达标,一度困扰我的失眠问题才得以逐渐恢复正常。这时,我趁热打铁,又陆续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了数篇论文。在积极撰写发表论文的同时,我还积极申报了一些省级、市级科研项目。

回顾准备参加正高级会计师职称评审的那两年多时间,是我科研学术能力实现突飞猛进的时候,也是取得学术成果最集中的一段时间,真正做到了以评促学,评学相长。正高级会计师职称评审的各项准备工作的全面推进,也使得自己能够在较短的时间里补齐了会计专业科研工作的短板,专业能力和知识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升,这是我参加正高级会计师职称评审得到的意想不到的重要收获,这对我职业发展的意义,甚至远远超过获评正高级会计师职称本身。

2013年,安徽省首批正高级会计师职称评审在合肥、芜湖、蚌埠三市试点,单位地处铜陵的我还没有资格参评。2014年9月,我按照规定提交了参评申请材料,之后一直焦急地等待着面试通知,直到翌年4月,才得到通知让我参加面试答辩。评审顺利通过,我们成为安徽省第二批正高级会计师。估计我们可能是省里迄今唯一一批职称证书编号是上一年,实际评审时间是下一年的正高级会计师。本来评审时间晚几个月是没多少影响,但是对于当事人来说,那种日煎夜熬的感受,现在想来依然刻骨铭心,无法忘怀。

“没有比人更高的山,没有比脚更长的路”。对于我们会计从业人员而言,会计职称考试,犹如一个个需要我们必须拿下的战斗目标。只要我们合理筹划,不懈努力,积小胜为大胜,不断实现职业生涯中的一个个突破,我们就一定能够到达“柳暗花明又一村”的职业境界。

 

(作者简介:徐琴,正高级会计师,铜陵学院财务处负责人,全国大中型企事业单位总会计师培养(高端班)学员)